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沃特·泰勒起义经过
- 2、宗教异端是什么意思
- 3、13、14世纪英国历史
- 4、基督教异端派别结局
- 5、四大新教改革家有谁
沃特·泰勒起义经过
沃特·泰勒起义酝酿阶段,英国出现教会改革运动,约翰·鲍尔牧师代表的罗拉德派对农民起义起到重要作用。他们抨击封建制度不平等,要求取消徭役、地租、捐税和财产差别,呼吁社会各阶层平等,为起义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。起义于1381年5月底爆发于埃塞克斯郡,反对征收第三次人头税。
沃特·泰勒代表农民提出废除农奴制,限制地租,确保贸易自由,赦免起义者等要求。国王表面上答应要求,部分起义者得到自由赦书后散去。15日,坚持斗争的起义者再次与国王谈判,提出废除雇工法令、没收教会土地并分给农民、取消领主特权等要求。然而,伦敦市长在谈判中突然刺杀了沃特·泰勒。
在沃特·泰勒起义的酝酿阶段,英国出现了教会改革运动。以约翰·鲍尔牧师为代表的罗拉德派对农民起义起了重要作用。他们在传教中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不平等,要求取消徭役、地租、捐税和财产差别,实行社会各阶层的平等。
沃特·泰勒起义是14世纪英国爆发的更大一次农民反封建起义,也是当时整个西欧更大的一次农民起义。
就在沃特·泰勒与国王谈判的时候,伦敦市长奸险地刺杀了沃特·泰勒。随后,国王调动反动武装把起义军团团围住。起义军既受到包围,又失去了自己的领袖,被迫立即离开伦敦分散回家。国王阴谋得逞后,便背信弃义,开始了残酷的镇压。
宗教异端是什么意思
异端:是指在领洗后,固执地否认天主所启示及教会所定为该信的某端真理,或固执地怀疑这端道理。
【基督王国中的反抗---宗教异端】 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、信条的不同理解和解释,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。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流派以正统自居,视其他派别为异端,不断加以排挤、迫害。
所谓“异端”,就是所谓天主教罗马教皇认定的,只要跟他意见不一样的并且能动摇其统治,都会被认定为异端。
在宗教学上,此指非自己所信仰之其他宗教而言。如受洗之基督教徒称信奉其他宗教为异端。在佛教中,称其他宗教或学说为外道、外教、外法、外学、异学;而佛教则自称为内道、内教、内法、内学。称教外典籍为外典;而佛书则称内典。对外教异说亦称异解、异计、异义、别解等。
13、14世纪英国历史
1、年,国王理查二世(1377~1399在位)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,增收人头税,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,领袖是泥瓦匠瓦特.泰勒,史称“瓦特.泰勒起义”。起义虽遭失败,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。14世纪末,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。
2、议会此后经常召开,1297年获批准赋税权,14世纪又获立法权。从14世纪中叶起,贵族和骑士、市民逐渐分别开会,慢慢演变出上下两院。议会的出现对以后英国历史发展有积极意义。 瓦特泰勒起义 13~14世纪,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。农业耕作技术改进,城市发展,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农村。
3、年,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,建立了诺曼王朝,加强了封建秩序。11世纪至13世纪,斯堪的纳维亚人频繁入侵,丹麦区的划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。1215年,大 *** 的签署标志着封建主与王权的妥协,但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。1381年,瓦特·泰勒起义虽被镇压,却冲击了农奴制。
4、除僧俗贵族外,还有每郡骑士代表2人、每市市民代表2人参加,史称“模范议会”。议会此后经常召开,1297年获批准赋税权,14世纪又获立法权。从14世纪中叶起,贵族和骑士、市民逐渐分别开会,慢慢演变出上下两院。议会的出现对以后英国历史发展有积极意义。 瓦特泰勒起义 13~14世纪,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。
5、同时,佛克斯写作有关殉道者的业绩,又以自14世纪以来英国的(新教)殉道者为主。当然,在宗教改革以前,那些人只能称作新教的先驱。而佛克斯注重本国殉道者的做法,使得他的著述成为民族史写作的一个尝试。 与佛克斯同时,还有一位更加注重英国历史的学者,那就是约翰·莱伦德(John Leland,1503—1552)。
6、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,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。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《平家物语》(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),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。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,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,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、文化方面,武家都压倒公家,处于优势。
基督教异端派别结局
世纪,再洗礼派、苏西尼派和一位论派等也遭受异端的指控。然而,宗教改革的浪潮已无法阻挡,新教的兴起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,传统的异端概念逐渐动摇。随着政教分离,教会的世俗权力减弱,排斥异端的压制也随之减弱。
在基督教历史上,异端派别的定义和处理方式经历了演变。起初,异端的判别主要依赖于圣经中先知和使徒的言论,以及教会通过公会议确定的正统教义。例如,早期的罗马教会规定,教义必须得到教皇的认可。被列为古代异端的派别包括诺斯替派、马西昂派等,他们的教义和实践与正统观点相悖。
这个群体的起源可追溯至威克利夫在牛津大学的同事们,赫里福的尼古拉成为了他们的领袖。1382年,坎特伯里的大主教对牛津的罗拉德派施加压力,迫使一些成员放弃其信念,然而,这一派别并未因此消亡,反而继续发展壮大。
四大新教改革家有谁
自使徒时代末期,教会逐渐堕落及世俗化,这时候的改革家就是护教士,如游斯丁(Justin Martyr)(c.100-165)、特土良(Tertullian)、亚历山大的革利免(Clement of Alexandria)、伊格那丢(Igantius)(c.35-107)、波里家(Polycap)(c.70-156)等。
宗教改革期间,代表人物包括:马丁·路德、慈运理、约翰·加尔文、门诺·西门斯、雅各布斯·阿民念、约翰·卫斯理,以及其后发展出来的新教徒教派。
扬·胡斯(捷克语:Jan Hus,1369年?捷克胡西内茨 - 1415年7月6日德国康斯坦茨),捷克宗教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改革家,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。胡斯以献身宗教改革和捷克民族主义而殉道,留名于世,他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。罗马天主教视其为异端,于1411年革除其教籍。
加尔文宗(Calvinists)是由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(Jean Calvin)在瑞士进行的改革而形成的教派。该教派主张由教徒推选长老(Elder)管理教会,因此又称为长老会(Pre *** yterians)。
关于罗拉德派和罗拉德派名词解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